如果说人生是一潭湖水,那么当一只船驶过时,往往会因船桨的搅动而浮起水底的杂质,只有当船完全驶离湖面,湖水才能逐渐恢复纯净。同样,当人因思想的浮躁而浑浊心灵之水时,“沉淀”内心便是保持灵魂纯净的最好方式。
“沉淀”心灵是一种宁静的道德修养。有这样一个故事:晚清时期,青年刘铭传自幼喜欢耍枪弄棒,脾性暴躁并常与人斗狠,一度成为官府追捕的要犯,后接受政府招安,常以静坐“修身”,“沉淀”身上的痞气,久而久之,终修成“大将之风”。一次,他与另两名青年同时被李鸿章推举面见曾国藩授官时,当其他人面露焦躁、左顾右盼之时,刘铭传却在欣赏天空流云,其“纯净之气”被曾国藩一眼相中,后成为台湾第一任巡抚,并因面对法军入侵等考验冷静应对而名垂青史。经常的“沉淀”心灵犹如给狂奔的烈马套上缰绳,时刻校正人生道路上的稍有不慎而走的“小路”。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在纷繁的生活中,将心“沉淀”下来需要有“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台”的静气,需要有“任有千般诱惑,我自岿然不动”的定力,更需要有“功名如浮云,我心如止水”的坦然。身处凡尘灰质满天飞的现实社会,只有忙里偷闲、闹中取静,不断沉淀思虑,才能胸怀静气,保持清醒头脑,鉴天地之精华,察万物之规律,才能使品格高尚,养成心平气定的精气神。
“沉淀”心灵是一种贤明的智慧积聚。自然界常有这样的场景:每当大雨将至,蚂蚁们敏锐地嗅到危险后,没有忙乱、没有不安、没有躁动,而是有条不紊地开始迁徙到安全地带。蚁族的幸运在于以内心的“沉淀”坦然应对危机,在静心处事中安度劫难。现实生活一再表明,每临大事,越是急功近利,越会手忙脚乱,最终将因疏忽过多而失败。在抗战时期,毛主席有一个习惯,每逢要作重大决定之前,总会一个人安静地边抽烟边踱方步,在内心完全安静之后,借着冷静的思绪,开始对战局作出理性而透彻的分析,从而才有了我军历史上诸多以少胜多、以劣胜强的经典战例。临床心理学家把大脑的最佳思考状态称之为“放松警觉时”,国际斯诺克大赛落选者总结出局的原因往往是求胜心切、太过急躁,没有静下心来。位列传统文化经典“四书”之首的《大学》中讲:“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”面对现代社会的纷繁喧嚣,只有拥有一种浑然入静、一种洗心浴德的心志,才能让心灵远离“杂欲”,带着一颗沉静的内心轻装上阵,拨开云雾得真知。
“沉淀”心灵是一种艰难的能力修练。心灵的“沉淀”实际上是一种艰苦的思想修炼过程。只有静下心来,才能克服浮躁情绪,抛弃私心杂念,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。“坐得冷板凳,吃得冷猪肉。”只有甘于在寂寞中刻苦磨练,才有资格吃得上“冷猪肉”。实践证明,唯有经受“冷”的磨砺,才能如凤凰经过痛苦的涅槃一样而翔游九天。“沉淀”内心杂质的过程,会如铁杵磨针一样须经受心志的煎熬。小时候,大家可能都听过“小马过河”的故事,松鼠和黄牛站在自己的角度谈对河水深浅的判断,面对截然不同的意见,小马没了主意,而老马告诫小马要不为“外音”所乱,“沉淀”思绪,用亲身实践验证真理。在日常工作中,当要作出重要决策时,两耳充斥着各种建言,心中堆满各路“忠语”,犹如“杂质”积心,不静心“沉淀”将难以作出正确的决断;必须过滤“杂念”、抛开“私心”,让心灵接受历练,在“老君丹炉”里修炼“七七四十九天”,通过不断的“沉淀”、反思、自省,促进自我管控能力的不断提升。
当你远离浮躁,慢慢地将心态放平和,静静地将心灵“沉淀”下来潜心积累、厚积薄发,心无旁骛地修品格、干事业之时,成功便离你不远了。
(肥城市公安局 杨倩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