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年前,我从部队转业分到了东疏派出所工作。那年4月份的一天,老所长把我叫到二楼走廊,指着院内南侧花坛内盛开的各种鲜花,让我写写警营的春色。
我当时有点纳闷,难道他知道我在部队工作的经历?我犹犹豫豫地接受了任务。两天之后,我以“春满警营”为题,写了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,交到了老所长的面前。文章主要描写了警营春意盎然、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,老所长看了很满意。当天下午,他把我叫到办公室,宣布让我从警务区调到所里协助内勤搞好公安宣传工作。
古语云:试玉要烧三日满,辩材须待七年期。我到所报到还不足一个月,单凭一篇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小文就算考察过关,我在佩服领导有气魄的同时,自己心里倒是有点忐忑和不情愿。从军二十载,近一半的时间都在政工部门工作,披星戴月加班加点,没日没夜连轴转的工作状态,想想就使人精神崩溃。确定转业回地方的时候,发誓不管分到什么部门也不再从事文字工作,太辛苦,太煎熬。如今,领导信任,单位需要,加之自己内心深处那份对从事文字工作割舍不掉的情怀,本想告别“文字”的我,又重操旧业。
2008年5月初,我做完臀部一个小手术休息了几天便回所上班了,当时正赶上辖区大伯集村物资交流大会。为充分利用好这个宣传公安工作的平台,所里决定到集市进行治安防范知识宣传。第二天,我和警务区民警刚把宣传场地设置好,赶会的群众纷纷围上来观看,警务区民警结合展板认真讲解着。为了拍到最佳现场镜头,我忙不迭地爬到现场桌子上拍摄。从桌子上跳下来后,突然感到手术伤口处一阵疼痛,我想肯定是把伤口震裂了,当时也没太在意。
晚上回家,妻子帮我在伤口处敷药时,几乎被吓住了:伤口不但裂开了,还流了不少血。望着疼的呲牙咧嘴的我,一向在身边默默支持我选择的妻子心疼地对我说:“老纪,你咋那么皮实,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疼,你这还没好就这么拼命不行啊”。
听了妻子的话,我内心如打翻了五味瓶。可仔细一想,既然自己下定决心继续走这条路,就没有什么可纠结的,哪怕这条路上依然充满了寂寞、汗水和坎坷。
一位哲人说:“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”。没过多久,我以此为题写的《民警普法赶“大集”》文配图在各级报刊发表,收到良好社会效果。2008年底,我写了一篇工作随笔《警缘》,发表在《人民公安报》民警原创版。文章记述了我经过近两年民警生活的学习与磨炼,经历的心路轨迹,对其中几句话至今记忆犹新:“人生如棋,落子不悔,无论理解与误解,无论尊重与嘲笑,都无法改变我对警察的忠诚与信仰!”每读此文,我便心潮澎湃,便更加坚定了从警路上的步伐。
2009年7月一天上午,我正在户籍室办理业务,进来一位操着东北口音的老人,请求我帮助寻找自己失散30多年的亲人。原来,老人名叫郭建,退休前为哈尔滨某大学教授,其父亲早年带领全家闯荡东北,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,父亲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与在老家的叔伯兄弟和他的后代见面,最终未能成行。父亲去世后,郭建决心完成父亲的夙愿,她执意一人千里迢迢来到东疏寻亲。在几经辗转打听未果的情况下,又累又热的她来到户籍室寻求帮助。我根据老人的叙述,迅速从微机人口管理系统查找老人提供的几个亲人姓名,并调出户籍照片让老人辨认。我又专程到耿庄村调查核实,帮忙查找。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查找,中午12时许,郭建老人终于在派出所里见到了要找的亲人。当看到老家的亲人出现在自己面前时,郭建老人热泪盈眶,握住我的手激动地说:“家乡的警察办事效率真高,感谢您帮助我和九泉之下的父亲圆了几十年寻亲梦。”
送人玫瑰,手有余香。做为一名警察,我只是行举手之劳,尽力做了我应该做的小事,群众就那么感激涕零,我心中霎时涌起一股职业的自豪感和满足感。有感而发,我写了一篇《郭老太寻亲记》新闻稿件,记述了郭建老人执着、曲折的寻亲过程。此稿没多长时间就在《人民公安报》等刊物发表。
由此,我深深地认识到,户籍窗口虽小,可服务群众事大。做为一名户籍民警,服务群众要常行举手之劳,时时做点滴小事,群众才会赞同和认可。
几年来,我根据在户籍窗口工作实践,写了《小小阅报架,浓浓爱民情》、《特殊的婴儿百天纪念礼》、《少小离家没了户口,老大回归忙煞民警》、《群众进警营,信任进民心》、《被拐少女回家记》、《话心境》、《张老汉的心事》、《户籍室开辟绿色通道》等120余篇体会性文章和新闻稿件,既对外宣扬了公安工作,在社会上树立了警察良好形象,又升华了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服务理念。
时光如白驹过隙。如今,我在户籍内勤民警这个岗位已工作整整七个年头。七年来,我用心体会着当基层警察的酸、甜、苦、辣、咸,用普通和笨拙的文字记述着单位的发展历程,自己的心路变化和服务群众的点点滴滴,累并快乐地生活着每一天。
茶因沸水而香,山因悬崖而秀,夜幕因繁星而迷人,大海因波涛而深远。我的从警“心”路,因文字而飞扬!
(宁阳县局民警 纪复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