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,平时人来人往的办公室难得清静,我和同事愉快地交谈着,享受着午后难得的闲适。
一阵零乱的敲门声响起,办公室的门被人撞开了,两个风烛残年的妇女闯了进来。花白的头发,颤颤巍巍的脚步,满面的皱纹告诉我她们的年纪恐怕得七十多岁了。下着雨到户政科办公室,肯定有着急的手续要办,我例行公事地进行接待,和气地询问她们有什么事。走在前面的老人嘴哆嗦着,说不出来话。走在后面老人扶着沙发背慢慢地坐下了,不停地大口喘息着。我赶紧倒了两杯水,让老人先坐下歇一歇。喝完水后,老人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,从破旧的黑布包中取出用塑料带包裹着的手续,说是给儿子迁户口。我一看,是一本外地的户口簿和村委的介绍信。老人说儿子户口在内蒙古,要把儿子的户口迁老家来。我纳闷地问:“您这么大年纪了,您儿子怎么不来呢?”老人的眼圈红了,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。她说儿子从十八岁就离家出走了,已经跑出去快三十年了,当时是因为母亲为他说了一门亲事,他不同意,和母亲闹矛盾出走了。这三十年来,儿子闯过东北,到过新疆,后来找了一个内蒙古的媳妇,偷偷回来把户口迁走了,很少回来。母亲年纪大了,想念儿子,想让儿子回老家,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。儿子一直不同意,被母亲催急了,说了一句话,只要母亲有本事把他的户口迁老家来,他就回来侍候母亲。这位可怜的母亲,因了儿子一句话,冒着风雨,从几十公里外的乡下,在邻居老太太的陪办下,带着儿子的户口本和村里的介绍信一路打听,到户政科来给儿子办户口。这种情况明显不符合迁户口的条件,我们也不了解当事人的真实想法,便让老人先回去,让他儿子抽空来一趟。老人情绪马上失控了,她泪流满面,不停地哭泣,说儿子不会来的,儿子是认为她不可能办成这件事,才提出的这个条件,儿子从心里根本就不想回来陪伴她。但是只要她能办成户口,她就会逼儿子回来,并从此不再让儿子离开自己。
老人的话深深刺痛了我,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,仅有的愿望就是让人到中年的儿子陪伴自己度过余生。一个壮年的男子,像个孩子似的因为母亲年轻时的过失折磨母亲思念儿子的心灵。我不停地安慰着老人,告诉她即使迁来户口,也不一定能拴住儿子的心。我们可以帮助他做他儿子的工作,无论迁不迁户口,都让他履行一个儿子孝顺母亲的义务。老人还在哭泣着,浑浊的眼泪挂满她满是皱纹的脸庞。
透过她那流泪的眼睛,我仿佛看到一个个平凡的母亲,她们在苦难的生活中费尽心力,拉扯大自己年幼的子女。子女成年后一个个犹如蒲公英的种子飞向四方,而母亲需要子女的陪伴时他们却不能随时在母亲身边,他们甚至忘掉了幼年时母亲为他们付出的一切。母亲望穿秋水,望不到子女的身影,母亲侧耳倾听,听不到子女的笑声。古语曰:父母在,不远游。这是一个疏离的社会,奔波的生活让我们如此轻易地远离父母,忽略了他们对我们的思念。就算离父母距离很近,我们谁又能做到时时把他们放在心间?忙碌的生活使我们的心灵蒙上了层层的尘埃,很少抽时间去陪伴自己的父母。
这位母亲的眼泪让我明白,无论我们身在何方,母亲的心灵从未停止过对我们的思念;无论我们对母亲态度如何,母亲最大的心愿还是陪伴我们永远。在我们的反复劝说下,老人收起她那破旧的黑布包离开了。我留下了她儿子的手机号码,我想,在一个合适的时刻,我会打通这个电话,告诉他母亲在等待他归来。
(宁阳县局民警 纪复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