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,从汉代就有过夏至日的习俗;宋代《文昌杂录》记载:夏至之日始,百官放假三天。《辽史》礼制记载:夏至之日谓之朝节,妇女进彩扇,以粉脂囊相赠送。
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,这天过后它将走“回头路”,直射点开始向南移。夏至到来后,夜空景象会逐渐变成夏季星空。
夏至习俗:
夏至时值麦收,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、祭祀祖先的习俗,以祈求消灾年丰。而妇女们就互相赠送折扇、脂粉等小物件,以祈求消夏避伏。
南方部分地区夏至要吃馄饨,馄饨,古人称其形“有如鸡卵,颇似天地浑沌之象”,而“馄饨”又与“浑沌”谐音。盘古开天,浑沌初分,吃了馄饨可得聪明。
而吃面是北方一带在夏至之日的重要习俗,民间一直流传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,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的说法。而在夏至之时,新麦也都已经丰收,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之意。
夏至养生:
传统中医与五行理论认为,五行苦入心,夏季属“火”,而火对应五脏中的“心”,夏季心火旺盛,需要苦来中和。
苦味可以刺激味蕾和味觉神经,刺激唾液腺、增进唾液分泌,刺激胃液和胆汁的分泌。因此可增进食欲,增强体质、提高免疫力。
从西医看来,苦味食物中富含生物碱、糖、氨基酸等。氨基酸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须物质,生物碱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,帮助人们从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松弛下来。苦味食物中的维生素B,有强大的消炎和杀伤癌细胞的能力。
夏至三候:
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:“一候鹿角解;二候蜩始鸣;三候半夏生。”
鹿角解—麋和鹿虽属同科,但古人认为,二者一属阴一属阳。鹿的角朝前生,属阳。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衰,所以,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。
蜩始鸣—古时楚称蜩,秦晋称蝉。蜩,即夏蝉,黑大,叫声清亮,俗称“知了”。雄性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。
半夏生—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草药,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生长而得名,生于阴阳半开半阖之时,主治阴阳半开半阖之病,协调中枢。
夏至至,意味着盛夏已至,小池不断藕花香,闲来无事听蝉鸣。但愿人心纯净如这漫漫长夏的一阵风,如此才算不负这人间最美好时节。